工作动态

院内新闻
科研工作

教研工作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教研工作

荔波县在行动——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助力义务优质均衡“教育质量提升”活动

2024/9/17 余昌婷、杨 漪、邹 勇

狠抓落实提质效  携手攻坚促发展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确保荔波县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验收,有效落实《贵州省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研工作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9月10日至12日,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赴荔波县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调研活动。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党委书记段丽英、职成所副所长赖胜蓉、基教所中学学段负责人宋强,黔南州教育局局长林娜、副局长严军,荔波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唐连江、荔波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卢小泉,荔波县教育局局长陆景冀以及贵州省教育科学院、黔南州教育局专家团队,荔波县教育局班子成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人员,共300余人参与此次活动。

动员部署启新程 ? 协力推进

2024年9月11日上午,荔波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推进大会在荔波县第二中学报告厅召开。卢小泉主持会议。

1 - 640?wx_fmt=png&from=appmsg.jpg

在推进会上,唐连江感谢省、州长期以来对荔波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陆景冀对前期创建阶段性工作情况作了总结。林娜感谢省教育厅对荔波教育发展的支持,黔南州将做好保障工作,并对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要求。

段丽英对黔南州参加贵州省第一批国家优质均衡创建县工作和对荔波县的前期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强师工程”、教师“五个一”提能行动(即阅读一本教育专著、提前备好一周课、命制一份学科能力测试卷、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撰写一篇论文或案例等)以及“斩尾行动”(对教育教学成绩靠后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进行“回炉”改造)都是行之有效的、务实落地的举措,下一步要在质量提升方面进行攻坚。她强调,一要提高认识,聚焦问题有规划、有行动,增强创建工作的氛围感。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带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要站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度,强化使命担当,防止上热下冷,做到有氛围、有行动。二要加强保障,聚焦短板有投入、有保障,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照创建评估标准的短板弱项,加强教师专项培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师资团队。三要压实责任,聚焦任务指标有分解、有跟进,增强创建工作的使命感。锚定创建目标,细化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以备忘录等方式明确各方职责和加强管理,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四要统筹布局,聚焦质量提升建设有特色、有内涵,增强创建工作的成就感。针对区域特色、学校办学特点,优化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布局,通过创建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建设,以创促发展,见成效、见成果。五要协同发力,聚焦关键有联动、有协同,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要加强省、市、县、校的多级联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既有责任分区,又有责任关联,形成协同促进的创建合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知标知纲再培训 ? 强化目标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专家团队就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的关键问题、发展路径等,开展了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与指导,为荔波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提供思考与参考。


2 -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赖胜蓉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的背景意义、指标解读、工作建议三方面作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教学质量指标解读》的专题讲座,让与会负责人与相关教师知标识标,深入理解政策,在再学习中对标,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及发展方向与突破策略。


3 -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宋强从荔波县教育教学诊断数据分析、工作建议等方面作《荔波县四、八年级成绩简要分析》专题讲座,引导相关负责人与教师基于数据分析,强化结果运用,聚焦关键问题,科学有效开展义务优质均衡创建工作。


4 -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许薇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理论、实践、趋势三个方面作《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贵州实践”》专题讲座,阐述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在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及如何通过监测结果,诊断学生发展、教学质量及教育资源配置等问题,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问题发现与整改落实。

专家团队聚焦学科质量提升,分学科开展专题讲座,从学业质量标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运用等,为教师们提升课堂效率,改进与优化课堂教育教学等提供思路。

进校进组共研对策 ? 聚焦问题

9月11日下午至12日上午,专家小组听取了荔波县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实况、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发展情况等,通过进校访谈、资料查阅、听评课的形式,走访了30余所小学和5所中学,访谈师生200余人次,听评课40余节,从不同层面深入了解荔波县在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中的成果,深度诊断在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瓶颈,并就具体问题进行了研讨与指导,为荔波县下一步的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指明方向。

1.jpg


4.jpg

7.jpg

13.jpg

省州县校四级联动 ? 任务到人

为有效推进创建工作,贵州省教育科学院依据荔波县义务教育学校所在区域划分出5个责任区,并由省、州、县指导专家和联络员共同组建了14个联合指导小组。这5个责任区分别由段丽英、龙立新、赖胜蓉、宋强、张文英和王佳莉进行统筹管理。14个联合指导小组各级分工明晰:省级指导专家负责进行诊断与指导工作,州级指导专家承担检查与督促,县级指导专家负责跟进落实,每个小组负责对2-4所荔波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进行指导。联络员是学校校长,要根据联合指导小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建立台账,并每周汇报工作情况。

建台账周推进月调度 ? 合力攻坚

科学设计月主题,根据主题制定工作任务。9月诊断归因明问题,10月监测分析找短板,11月教研赋能强方法,12月州测预评知现状,1月期末考试测质量,2月省测验收备国检,3月锁定目标保突破,4月总结补漏迎国检,将入校调研贯穿始终。明确要求每月调度,落实周任务,建立台账记录工作数据等,使创建工作条理清晰,有章可循。

创建工作的推进需合力共推,省级层面做好统筹与引领,加强服务支撑,州一级主动承担,将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与落实;县一级紧密跟进,积极组织协调各项资源;学校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更要行动起来,从管理层面到教学一线,积极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教师们要肩负起育人之责,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州、县、校、师都真正动起来,将任务落实至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主体,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才能在集体的力量下扎实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成效。

反馈建议求突破 ? 精准推进

2024年9月12日下午,荔波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调研反馈暨下步工作部署会在荔波县第二中学报告厅召开。宋强主持会议。

39 -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部署会上,联合指导小组的三位代表:贵阳市观山湖区美的中学白洁、贵阳市第十七中学吴嘉以及贵阳市第三中学赵磊,对整体调研情况进行了反馈。陆景冀感谢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卢小泉谈到确保整改落实,严抓督查调度和追责问效。严军表示要提高对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省、州、县、校联合指导组签署了工作协议,明确了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中的任务与要求。

段丽英针对此次活动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进行安排和建议,并就如何高效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提出了要求:一要依标教学,优化课堂管理与作业布置,提高课堂效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县各学校教师要深入理解、研究课标与教学内容,设置好相关教育教学活动;要注重教学内容、活动和方法的设计,使其更加符合课标要求,提高教学效果。针对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要加强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效率。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优化作业设计,有针对、有效和有价值地设计作业,避免重复、机械、无效。二要摸清学校“家底”,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学校领导要精准掌握学校“家底”,包括师生情况、教学资源等,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各学校的统筹优化、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加强专业发展培训等措施,稳定并吸引优秀教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四要强化四级联动,制定攻坚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虽然当前学校已有整体计划并有序推进,但目标尚需进一步明确。要加强四级联动推进,制定攻坚方案,层层压实责任,组建省、州、县、校四级工作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以组为单位推进工作,确保监测数据过关、课堂教学检查达标,全面提升学校软实力。五要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高危、问题和临界人群。学校要认真分析学生心理状况,找准问题、锁定人群、分解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六要加强校本教研及工作定期推进,确保创建工作持续稳步开展。教研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应以教研为抓手,课堂为主阵地,夯实教育教学常规。通过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分享课标解读、开展课堂开放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同时,要明确后续工作主题,定期推进,利用周报、月报等方式及时反馈,确保学校工作持续稳步开展。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将继续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教育质量提升”,优化统筹,整合资源,持续推进,全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共助贵州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23-2031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20900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