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院内新闻
2024/9/28
李 琳、韦奕舟、王佳莉
演奏是人们表达情感,进行音乐表现、音乐创作与展示的重要途径,乐器在音域、音色及各种演奏技巧中丰富音乐体验、增进音乐理解。乐器演奏对提升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美育浸润的重要载体。演奏者通过演奏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意境,聆听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充盈审美体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下,遵义市委、市政府大力发挥遵义市正安县吉他产业优势,探索广泛开展吉他艺术教育的工作机制。在贵州省教育科学院的指导下,以教研工作为抓手,探索创新,勇于实践,积极联动各级部门推动“吉他文化进校园”活动并取得良好成效,为持续推进美育浸润行动、全面提升美育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路径和方法。
一、联动社会资源,培训吉他师资
为更好地开展吉他艺术教育,遵义市教育体育局联动贵州省吉他协会聘请专家团队为上千余名教师进行分期授课,每期6位主讲老师和10位助教老师分班教学,培训课程丰富、教学要求严格、考核机制健全,既根据专业音乐学院的要求让老师们用古典吉他建立正确的学习、演奏思路,确保今后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音乐教科书中分别挑选两首作品进行吉他编配,练习演奏并作为考核曲目。同步提升吉他演奏技能和教学能力,为实现吉他教学在基础教育学段的全覆盖做好充分准备。
二、多方齐心推进,琴声奏响校园
积极的学习态度、踏实的勤奋训练让每一位参训教师都获益匪浅,他们将培训的收获扎扎实实落到了每一个课堂、每一次教学、每一句旋律当中,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位于红花岗区城乡接合处的某小学在当地少年宫的经费支持下购买了55把吉他组建吉他社团,利用课后辅导时间一周开展两次社团活动,同时打通两间教室重新装修搭建专业吉他教室。音乐老师们每隔两周在吉他教室进行一次授课,从基础的拨弦、和弦开始到弹奏《送别》《茉莉花》等经典作品。师生们的教学与练习充实了学校美育课程,落地美育浸润行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感染了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吉他音乐学习中,每周二和周四的晚上各学科老师们的琴声在吉他教室准时响起,在一次次的拨弦中提升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吉他艺术教育在校园落地开花。
三、各类活动助推,营造浓厚氛围
为稳步推进“吉他文化进校园”,营造更浓厚的吉他文化氛围,2023年9月26日,遵义市首届“校园吉他弹唱大赛”在正安县文化馆隆重举办,全市各区、县共推选出83支师生代表队参赛,赛场上师生们通过独奏、合奏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吉他演奏的多样性和魅力,展现出遵义市中小学美育教育建设的丰硕成果。近两年来,在遵义市的各类重要活动中均能看到师生们的吉他艺术风采,向全市人民展现了吉他艺术教育发展的蓬勃风貌。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将继续以《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为指导,以“专业引领,积极助推”的方式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探索美育浸润新格局,携手构建美育浸润新载体,协同注入美育浸润新活力,促进美育教育不断发展,做美的教育人、教育美的人!
Copyright ©2023-2031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20900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