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工作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教研工作
2023/12/19
宋 强
一、行动方案的目标是什么?
(一)总体目标
各级教研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教研全面形成,各级教研活动有规划、有统筹、有实效,省市县校四级联动教研体系全面建成。各级教研机构教研队伍配齐建强,教研队伍整体素养水平明显提升。各级教研机构四大服务职能发挥良好,有效支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年度任务
2024年 ,全面梳理各级教研机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制度,基本建成全省教研工作常态运行机制。9月前,按要求配齐中高考学科专职教研员;年底前,完成全学科专职教研员配备,教研经费有保障。
2025年 ,教研机构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升队伍专业素养,初步形成省市县校四级联动教研机制。9月前,完成教研机构管理办法、考核制度的制定,完善教研人员培训培养制度;年底前,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完成一次全省教研工作的专项督导。
2026年 ,巩固教研工作建设成效,围绕教研工作专项督导,形成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专家型教研骨干。9月前,初步建成具有贵州特色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教研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年底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完成三年行动的总结提炼、经验分享。
二、未来三年全省教研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是什么?
1.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推进新时代教研常态化。
2.进一步强化研究职能,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发展。
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服务教师发展学生成长。
4.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提升教研综合服务能力。
5.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教研工作保障水平。
三、全省四级教研的职责分别是什么?
1.省级机构重在宏观引领
省级教研机构负责全省教研工作统筹指导。重点开展基础教育宏观政策研究,服务省级教育决策;制定省级年度教研工作计划,指导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组织实施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推广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开展各类省级教研活动,引领学科教学方向,推进全省校本教研常态化、制度化。
2.市县机构突出承接推动
根据省级教研工作计划,紧扣本地实际制定教研计划;市县教研机构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开展教学视导与教学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省级教研活动安排,以及本区域实际需要开展市县级教研活动,促进本区域课程教学改革。
3.学校教研主抓具体实践
学校教研部门立足校情,推进各学科组教研工作,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开展校本教研与研修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教研机构常规工作“十个1”有哪些?
各级教研机构按有纪律建设、有规划计划、有工作指引、有队伍建设、有研究总结五大方面设置10条基本教研常规工作。
1.各级教研机构每年组织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不少于1次;
2.各级教研机构每年召开教研工作会议不少于1次;
3.各级教研机构每年组织教育教学专项调研不少于1次;
4.省市级教研机构开展教研工作专项指导每年不少于1次;
5.各级教研机构在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方面,每年开展教研活动不少于1次;
6.各级教研机构开展本级大型综合教研活动每年不少于1次;
7.各级教研机构每年举行跨区域合作教研不少于1次;
8.各级教研机构每学期组织开展教学视导不少于1次;
9.省级教研机构每年组织教研员专项培训不少于1次;
10.各级教研机构每年应承担课题或项目研究不少于1项。
五、教研员常规工作“十个1”有哪些?
教研员按有道德品质、有学习提升、有工作抓手、有基层服务、有结合实践五大方面设置10条基本教研常规工作。
1.教研员每年参加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不少于1次;
2.教研员每年参加教研专项培训不少于1次;
3.教研员每季度开展教研活动不少于1次(其中,融合信息技术的教研活动每年不少于1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
4.教研员每年到学校上课不少于1次;
5.教研员联系学校不少于1所;
6.教研员每学期到联系点开展具体工作不少于1次;
7.教研员每季度作专题讲座不少于1次(全年含1次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专题);
8.教研员每年撰写专题(调研)报告或论文不少于1篇,在刊物发表或作会议交流;
9.教研员承担课题或项目研究工作不少于1项;
10.教研员在岗从事教研工作满5年,原则上要到中小学(幼儿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学校教研工作“十个1”有哪些?
学校要在配齐配强教研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基础上,按有基本原则、有基本要求、有校级推动、有组内主题、有培训提升五大方面设置10条基本教研常规工作。
1.每学期召开教研工作会议不少于1次;
2.教研活动要遵循1个基本原则: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环节、有考核;
3.学校人员要遵循1个基本要求:学校教学管理干部每学期听课量不少于2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15节,教师不少于10节;学校教学管理干部每季度参加非本学科的教研活动不少于1次;
4.每年开展跨校联合教研不少于1次;
5.每年在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方面,开展教研活动不少于1次;
6.每学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工作不少于1次;
7.每年开展本级大型综合教研活动不少于1次;
8.每学期教研组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不少于1次;每年组织融合信息技术的校本教研不少于1次;每月“集体备课”不少于1次;
9.每年开展针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教研专项培训,不少于1次;
10.每学期开展专题培训不少于1次,积极引进优质培训资源,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
七、教研队伍建设八项基本要求有哪些?
各级教研机构要从健全准入制度、优化队伍结构、保障队伍成长、严格考核机制四个环节开展队伍建设。
1.严格准入条件
2.拓宽进人渠道
3.配齐配足人员
4.加强思想建设
5.注重能力培养
6.提升指导水平
7.激发队伍活力
8.加强队伍考核
八、保障目标推进的“一督导、一评价”
督导:全省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适时组织对本区域教研工作的专项督导,督导工作主要针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学校在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教研常规工作等方面开展。
评价:包括教研机构及教研员自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研机构的考核评价、教研机构对教研员的考核评价。
Copyright ©2023-2031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20900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705号